中图分类号:G02 文献标志码:A 文章编号:
1002|2589(2015)21|0092|02
引言
修养,一般是指人的行为和涵养。古时候儒家多指根据其学说的需要培养健全人格,是言行合乎规矩。在《近思录?为学》里引出宋朝程颐的说法:“修养之所以引年……皆工夫到这里,则有此应。”元朝的刘■《隐居通议?琴谱序》里说:“续杏坛之音,鼓宣尼之操,吾徒之修养也。”引及开来,审美修养就是指人应具备的审美行为和涵养。人的生活,时刻不能离开美,更不能离开审美。从古到今天,儒家美学思想无时不在影响着人类,在当今高等教育中,更是要将儒家美学思想融入大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之中。
1、儒家美学思想及运用在高校美育中的现实意义
儒家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之一,是中国古时候美学的要紧流派,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开创者。以孔子、孟子、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以“仁学”作为剖析和解决美为立场,强调美善统一,并运用于人格修养,重视把人格精神与审美愉悦联系起来,并一定人审美需要的自然基础,一定符合道德首要条件下的自然满足。儒家美学思想讲解了美在人心,立足于社会,讲求人伦道德的健全,人格的完善,着眼于现实社会的稳定、有序、和谐之美。
儒家美学思想高度看重美与艺术陶冶、协和、提升大家伦理道德情感的心理功能,强调艺术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,充分地、明确地、自觉地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,儒家美学思想突出了美的自然形式包括有社会的内容,这使儒家美学具备崇高的道德精神。儒家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直至当代,儒家美学思想对高校美育有着关键的现实意义。作为个体的人,审美需如果必不可少的,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《勉励与个性》一书中分析了审美需要,审美需要虽然未被列入到他的需要层次排列中,但他觉得审美需要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达成需要之间。提高审美修养,就是要达成审美需要,达成审美需要,是达成人全方位进步必不可少的部分。在当今高校校园,因为受教育体制与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,一些大学生出现价值观偏离核心价值观,审美修养不高的问题。因此,促进大学生的本质进步,就是要运用儒家美学思想,把美和善统一块儿,把人格修养与审美联系起来,健全人性之美,以提升审美的美育来达成道德教育。
2、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高大学审美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
(一)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有益于其提升人文素养
审美修养是个体依据肯定年代、社会的审美理想、自觉进行的自我性情训练、陶冶、塑造和提升活动,与通过这类活动所达到的个体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。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要紧组成部分,其要紧内容之一就是审美修养。具备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备人文精神,使所有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。现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,引领社会每个范围的深刻变化,也冲击到大学校园思想文化阵地,诱发部分学生出现价值偏离,道德滑坡,人文素养缺失。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和社会的生力军,高校的任务不只要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,更要提升人文素养。儒家美学思想强调人格修养,着眼于功能,内化于心。毋庸置疑,修养境界的审美应该是儒家美学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[1]。培育大学生的审美素养,着重点就是将审美观念、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内化于心,不断提高修养境界,从而提高自我人文素养。
(二)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有益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是指大家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、构成、标准和评价的根本怎么看和态度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、最具决定用途的部分,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,是引领大学生成才的根本指针。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势必需要。
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,置身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中,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,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,使其生活观、价值观选择处在关键的“十字路口”,因此,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,树立崇高理想,并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,看上去非常重要。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,就是要使其形成并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,树立远大理想,立志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。因此,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,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方法。
(三)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有益于建构高校和谐校园
构建和谐校园,是高校进步必不可少的,也是全方位建设和谐社会的势必需要,就是要在学校内形成积极向上、团结互助、平等友爱、和睦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,其核心是以人为本,促进人的和谐进步。因此,构建和谐校园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“人”,儒家美学思想重视的塑身和人格精神,意旨于人的本质进步。面对当代精神生活的困境,传统的儒家美学具备“拯救精神”的要紧意义,尤其是在倡导打造和谐社会的今天,儒家美学将以其根本的仁爱精神、内在的和谐风韵有益于个体的精神和谐与全方位进步[2]。作为大学生,就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,使之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审美境界,只有大学生每人都将审美修养提升了,整个校园才会出现审美境界的提升,也才能够帮助打造和谐的校园环境。
3、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的方案
(一)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
审美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审美属性的一种态度和怎么看。所有审美信息都是由审美意识到认知进行加工和处置的,审美意识和认知是所有审美活动的基础,没审美意识和认知有哪些用途,就没个体的审美活动。加大审美修养,第一要从培育审美意识入手,这就需要加大学习,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出色的世界文化,学习儒家美学思想的精髓,并借助各种机会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,弄清美的范畴、本质及形态等美学基本原理。要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健康情趣,提升审美趣味。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审美对象、审美风格和审美情调的喜欢和偏好。审美趣味受人的精神境界和意识的制约,因而有健康、病态或高尚、低级之分。加大大学生审美修养,应从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入手,提升审美趣味,要常常以审美的见地去听、去看、去思,要多培养优雅的情趣和心理,杜绝培养庸俗的喜好。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不断提升评价美的能力,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,追求更为丰富,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需要。 (二)健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
审美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,是以感性认知为基础,同时也包括理性的内容,需要通过审美心理来完成。审美心理是指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。作为审美主体的人,需要维持好的心理。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,是国家的将来,历史的使命赋予其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,这是成才的基础。
俄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此一句话“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,它使大家精神正直、良心纯洁、情感和信念端正”。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,旨在全方位提升审美素养,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方位增强这两方面。审美能力包含审美的感知、想象、情感、理解等多种心理原因。其中,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首要条件,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,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,具备高度的审美修养。儒家美学思想强调了人格精神与审美愉悦的联系,从而形成平衡协调的心理结构。运用儒学美学思想,健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,能间接地影响智商和品德的进步,最后达成完美人格的塑造。
(三)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
审美判断指对美的对象的理解分辨、评价能力,它显示出判断主体的思想境界、理论深度、审美阅历、鉴赏水平等方面的素质。马克思说:“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可以发挥用途的乐趣。”审美创造力是人在感受美、辨别美和赏析美的基础上,进一步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,根据“美的规律”表现美或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。这种能力的获得,既是人的审美能力质的飞跃,也是美育最高宗旨[3]。大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,它需要以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。儒家美学思想包括的人格美学,也就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改造,这种思想精髓引领大学生要不断提升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,因此,大学生要多参加艺术表演、鉴赏活动,多同意文化艺术的熏陶,要将对美的感受、鉴赏能力,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和创造的能力,也就是要将对美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表达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从而最后提升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,不断改造和提高自己内在修养。